您当前的位置 :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思享热点评说
新沙发送到了,旧沙发还堵在客厅,不知道往哪搬,偷偷扔又怕被罚款;想换新冰箱,旧冰箱搬不动,回收的人嫌太老不肯收,或者要收高额搬运费;废弃的健身器材、旧马桶等被丢弃在垃圾桶旁,任凭风吹日晒、锈蚀腐烂所谓“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”,说的是割舍之难。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新的来了,旧的却不知去哪儿,成为不少人的痛点。
“扔旧的比买新的还难”,生动道出了当下城市治理的一大困境:一方面,市面上的新产品种类愈发丰富,价格也日趋亲民,让旧物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。特别是在“以旧换新”等政策推动下,每年报废的家电家具数量巨大,仅家电每年淘汰量就在2亿件左右。另一方面,这些体积庞大、结构复杂的废弃物,却被定义为“大件垃圾”或者“建筑垃圾”,在很多地方只能付费清运,且价格还不菲,旧物处理陷入“没人要、没法扔、扔不起”的尴尬境地。
有句话说得好,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。虽然大型废旧家电家具处置起来麻烦,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可回收再生资源,包括有色金属、塑料、橡胶、玻璃、木料等多种成分,废旧零部件也能用来降低生产企业成本。此外,环境效益也不容小觑。以废旧家电为例,若处理方式随意、拆解过程不规范,极易造成水、空气和土壤污染。而每回收1吨这类物品,通过拆解提炼出的再生资源,大约可以减少4.7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,足见其减排成效。
因此,与市民“扔旧难”的感受不同,所谓的大件垃圾绝非没人要。恰恰相反,很多专门从事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的机构还常因货源不足而“吃不饱”。以广西桂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例,这是广西唯一一家拥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置资质的企业,拥有200万台电器的年拆解能力,但2024年的拆解量仅100万台。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?原因在于回收链存在堵点,大部分物品流向了“手工作坊”,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比例仅占20%左右。
让旧物“体面退场”并非无解之题。破局的关键,在于构建便捷化、低成本、可持续的旧物回收体系。正如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提出,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,加快“换新+回收”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。政府层面需主动补位,在社区常设回收点、开通定期大件垃圾清运专线,有效提升再生资源集聚和中转能力。企业则要进一步推行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”,将回收成本纳入产品定价体系,形成有效循环。
如今,不少地方正在探索“一站式收运服务”。居民只需通过线上平台预约,专业“无废管家”便会主动联系确认投放信息及费用标准,随后提供上门搬运服务,最终进行费用结算。这其中,打通了“收集+短驳+清运”的全流程服务,显示出了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效果。旧物回收,说到底就应该是社会协作的顺畅流程。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加以重视,让更多部门参与进来、一起合作,才能让每一件物品都能在生命周期的终点,找到属于自己的环保归宿。(扶青)